今天是
欢迎访问国家治理研究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时政新闻

国家治理大讲堂——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系列讲座

2016528日—62日,“美国华人人文社科教授协会署期讲学计划”于华中科技大学顺利进行。此次讲学活动,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学工处学生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参与,是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大讲堂”的系列活动之一。

NO.01

528日上午学工处会议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学工处的邀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终身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张杰教授面向全校辅导员做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的专题讲座。张杰教授结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实践,讲述了大学生自杀的相关问题,并借助扭力理论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做了详实的案例分析。他认为,华中科技大学相对较低的学生自杀率与学校辅导员的出色工作分不开。

NO.02

528日下午东五楼会议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的邀请,美国威斯康辛奥克莱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学生会顾问姬建军教授面向国家治理研究院师生做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定量分析方法”的专题讲座。姬建军教授通过讲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引出科学研究的循环之轮。他认为研究就是不停地在这两种推理逻辑中反复循环,以致科学。姬建军教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定量分析中的设计方法和常用模型,比如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NO.03

530日上午东五楼会议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的邀请,美国俄亥俄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国际研究中心李捷理教授面向国家治理研究院全体研究生做了“全球化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挑战,从经济发展走向人的发展”的专题讲座。李捷理教授以“人的发展”为主线,阐述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在于经济层面,“库兹涅茨环境曲线可能不太适应中国,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我们应该重视自然环境与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李捷理教授从社区、企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四个利益攸关者入手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他认为非政府组织能够保护社区,应鼓励其发展。

NO.04

530日上午东九楼B101教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邀请,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大众传媒系主任俞燕敏教授面向相关专业的师生,做了“如何争取美国司法体系和大众传媒之间的平衡”的专题讲座。俞燕敏教授以科比等公众人物的被控案件为例讲解美国司法与传媒的关系,她认为法官的专业水准,媒体的事实预判、价值牵引和舆论导向,以及陪审团的性别、职业、阶层构成等都会影响美国司法案件的审判结果。

NO.05

530日下午东七楼会议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美国北卡罗来那州海波因特大学历史系教授、旅美华人社会科学教授协会理事、副会长和执行副会长、美国第三世界研究学会理事邓鹏教授面向相关专业的师生,做了“基辛格与美国外交”的专题讲座。邓鹏教授以二战后的国际局势为大背景,结合基辛格的家庭境况和成长轨迹,讲述了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在军备竞赛、越南战争、伊朗问题、伊拉克问题上的应用,表达了他对于基辛格外交理念和外交思路的独特见解。邓鹏教授结合中国的发展状况,从和平发展的角度简述了中国崛起,并向师生们介绍了基辛格的《论中国》一书。

NO.06

530日下午教科院705教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人文教授、北佛罗里达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欧阳荣华面向相关专业的师生,做了“美国高校教室和行政人员的招聘、评估以及终身教职的评定”的专题讲座。欧阳荣华教授结合亲身经历,介绍了在美国高校教师从事教职需要经历的选拔程序,以及担任教职后的注意事项和心理适应等。欧阳荣华教授指出,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职人员,日积月累的钻研和付出、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以身垂范的高尚师德、国外生活的多种能力必不可少。

NO.07

530日下午东七楼会议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美国爱德华州立大学历史系朱平超教授面向相关专业师生,做了“西方/美国人如何解释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专题讲座。朱平超教授指出,美国大众常以“乡土的”、“神秘的”、“遥远的”、“被压迫的”等词汇来形容中国文化与历史;美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时常采用叙事手法,重点关注小人物、帝王和军事历史。但美国大众和学者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研究仍存在一些误区,包括将中国的儒家视作一种宗教、不理解中国官僚体制中的“组织部”、不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不理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

NO.08

530日晚上东五楼会议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的邀请,全美人文社科华人教授协会理事会理事江岚面向国家治理研究院师生,做了“唐诗的英译与传播”的专题讲座。江岚认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任何一种文学样式要传播到另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去,要进行跨地域、跨种族、跨文化的交流,必须经由翻译的中介才能实现,任何一种将唐诗翻译成英文的尝试,都是唐诗西传史上的宝贵财富,她指出哈波特·翟理斯(Herbert Giles1845-1935)、威廉·马丁(William Martin,中文名丁韪良,1827-1916)、劳恩斯勒·克莱默·宾(Launcelot Cranmer Byng1872-1945)等英美汉学家对唐诗西渐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NO0.9

531日下午东九楼D107教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邀请,美国马里兰大学传播沟通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鲁曙明教授面向相关专业师生,做了“美国人的中国观”的专题讲座。鲁曙明教授从四类人群(对中国不甚了解的人、媒体和公众观点、来过中国的人、研究中国的人)对中国的看法讲起,介绍了美国人眼中中国以孝至上的家庭观念、光耀门楣的名誉观念、严格的教育观念以及中美社交差异等。鲁教授寄语青年,望同学们能开阔眼界,发散思维,多阅读著名汉学家(明恩溥、费正清、史景迁等)的著作。

NO.10

531日下午教科院705教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邀请,美国曼哈顿维尔学院万毅平教授面向相关专业师生,做了“通识教育与教育的国际化”的专题讲座。万毅平教授通过论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介绍美国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发展历史、人员配置、薪酬福利、教育开支、成果评价等情况,对中、美两国大学在教师职称制度、工作量、薪资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他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承、发展、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中国的通识教育在批判分析、逻辑推理、量化研究等方面有许多不足,可学习与国际接轨。

NO.11

61日下午东五楼429教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人文学院哲学系的邀请,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文大学传媒学院写作艺术系韩爱果副教授面向相关专业的师生,做了“人类价值体系的不定式:平等和认同观的社会表述和效应”的专题讲座。韩爱果教授认为,思维、判断、反思、交流与价值观以及价值体系密不可分,价值体系的结构、内容以及功用缠绕在一起非常复杂。要想深入理解价值体系,化繁为简以平等的价值观探讨其在价值体系中的转化及效果是一个不错的视角和途径。平等可分为机会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它具有相对性,哪一种平等应该去追求以及有可能实现,值得深思。

NO.12

62日晚上东五楼会议室,应国家治理研究的邀请,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中央大学历史地理系系主任、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北美中国研究学刊》和《西太平洋研究杂志》主编李小兵教授,面向国家治理研究院师生,做了“美国军事超现代化的发展与困境”的专题讲座。李小兵教授从美国各个军种的数量、规模、成员构成,美国财政对于军队的资金投入入手,详细阐释了美国军事发展的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李小兵教授认为,美国的超现代化军事指挥(future command )系统是美国军队的优势所在。

NO.13

62日晚上东五楼322教室,应国家治理研究院和人文学院的邀请,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现代语言文学系黄永钢教授面向相关专业师生,做了“在美国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新的课程设计”的专题讲座,跟大家分享了他在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教授经历和感悟。黄永钢教授于2009年秋季开始,在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开讲中国经典文化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精读译成英文的中国原典,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和写作的形式,学习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作品。此门课程有利于美国大学生跨越文化的隔阂障碍去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美国大学以西方历史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理念。

此次讲学计划作为“国家治理大讲堂”的再度开讲,由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主持,旨在开拓国际视野、加深跨文化交流。来自多个院系、多个学科的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参与了讲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