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国家治理研究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国际会议

第五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主旨演讲(一)观点摘编


(通讯员:刘璐璐)2019111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吴洪英、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印度德里大学教授Roopinder Oberoi、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岳西宽、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Sukhee Gombo(蒙古)、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马来西亚)七位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对“一带一路”的理解与诠释、“一带一路”与中国国际定位等议题作了深入探讨。本场主旨演讲由致远智库创始主任王欣主持。

1.吴洪英:拉丁美洲与“一带一路”对接有利条件和主要路径

CE1A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吴洪英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拉美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多数国家积极要求加入,少数国家则是看重务实合作、区域合作论,持冷淡甚至反感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进,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趋向正面积极。第二,拉美参与“一带一路”的过程经历了从“局外人”到关注者、从关注者到参与方、从参与方到共建者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拉美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相关方和现实的共建者。第三,她从历史基因、扎实基础、现实需求和美国因素四个方面,准确地概括了拉美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的合理性。第四,她提出拉美对接“一带一路”的主要路径,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五个重点,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其中民心相通是最难也是最需要实现的部分。

最后,她基于对拉美与“一带一路”对接的有利条件和主要路径分析得出了若干结论,包括源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对中国、世界以及拉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拉美逐渐从局外者跃升为重要相关方和共建者;本着自愿原则,中国对拉美未签署协议“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表示理解和尊重;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开始将与“一带一路”对接视为对外战略的重要选择和新时期中拉合作面临的新挑战。


2.梁海明:我们为何需要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指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是另外一个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接着,他围绕中国为什么要进行转移、“一带一路”进展以及“一带一路”下一步将会是什么的问题发表看法,他认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需要把工业和生产要素流向不太发达的周边地区和国家才能实现共同受益,并以西门子和ABB公司同中国企业的合作为例,说明了“一带一路”正在不断发展进步当中。

他认为,在整个“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环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这既关乎中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更与当地的经济和谐发展紧密相关。他认为在投资环境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中国对海外投资缺乏了解和足够的关注,以致我国在引导和约束本国公司关注国外投资环境上乏力;二是中国企业尤其是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认识、理解以及履行环境责任方面比较落后;三是当中国企业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控制薄弱时,他们主要关注一些传统的看得见的发展,而不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表明中国公司和沿线国家对绿色低碳化保护的认知还很薄弱。最后,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共同目标和关键内容,推进绿色的“一带一路”顺应了国际追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潮流,这是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动力的有效手段。

3.Roopinder Oberoi:《全球变局与中国的新角色》


印度德里大学教授Roopinder Oberoi首先介绍了中国新角色的国际背景,在全球层面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出现和贸易战时有发生的多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建立多边关系尤为重要,既要发展社会硬实力,还要注重价值和价值观的传播。接着,她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及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实施切实的项目,不仅包括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还有相关的体制、规范和人文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帮助中亚、西亚等地区实现共同发展。

关于亚洲的崛起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oopinder Oberoi教授从人口学、市场消费力、GDP和人均购买力等多个因素说明了亚洲和其他国家相比有着更多广阔的市场,“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来说得到的是双赢的局面。她指出,在“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会面临一些风险,比如金融业面临国内债务过高、国际收支、贸易赤字、资本外流等问题,以及地缘政治紧张问题。她认为中国的项目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当然会引起国际的瞩目,难免出现怀疑和批评,甚至会出现一点减速的迹象,但至关重要的是中国的外国合作伙伴必须明确知道他们自身想要怎样的全球治理。

4.岳西宽:《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岳西宽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由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一中亚一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一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共同组成。接着,他重点讲述了中巴经济走廊,它是我们进入印度洋的通道,是连通欧洲、中东和非洲最短的路径。他在对瓜达尔港建设与运营的历史描述中,强调了瓜达尔港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意义。他指出,2015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经济走廊正式启动。习近平主席将巴西经济走廊概括为“1+4”,“1”就是中巴经济走廊,“4”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产业园和瓜达尔港。他进一步指出,中巴经济走廊的交通、港口等项目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包括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港口建设、水电站建设等多个项目的展开,涉及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共建共享共赢。随着巴基斯坦由中方运营的瓜达尔港正式开航,未来中国将形成南有香港,东有上海,西有喀什的三足鼎立的新经济格局。他认为,瓜达尔港的地缘政治意义有三点:第一,“中巴经济走廊”使“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第二,“中巴经济走廊”是其他经济走廊的“标杆工程”;第三,使中国向印度洋的的门户洞开。

5.Sukhee Gombo:《当前全球形势下对“一带一路”的更优理解与诠释》

11402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Sukhee Gombo(蒙古)认为,在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中存在几个主要决定因素,一是美国的内部政治局势以及美国国内政策对其外交政策的影响。二是中美关系的动态、形势、军事政治和军事矛盾的加剧,其深度以及双方坚持最初的政治立场的决心。三是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整个集体西方的关系,政治冲突也会进一步加深,军事方面的考虑也是必要的。四是现有联盟的主要稳定性以及新联盟,尤其是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联盟。“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合作的体制和实施计划所需要的投资资源。五是其他的国际组织包括欧盟及日本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的自主权,以及印度自主权的维持。新的多极化可能会带来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欧盟会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同时会更多地制约俄罗斯,乌克兰持续的腐败问题以及过弱的国际机构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他指出,从基本理论层面来说,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等之间存在的主要竞争集中于经济、技术、意识形态等层面。

6.周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拉美国家合作》


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以印度禁止出口洋葱引起邻国和其他的国家影响为引,就在现有的国际经贸规则和国际经贸合作的模式下,中国跟拉美之间在“一带一路”的大框架下如何实现进一步拓展发表看法。第一,中美加强“一带一路”合作空间非常广泛。最重要的扩展空间是拉美和中国都存在经济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建立在双方都要去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和更可持续的模式的基础上。第二,加强与拉美国家合作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拉美国家不只是经贸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还有在文化、人文的沟通,正是这样的基础给“一带一路”的合作带来很多机会。第三,加强中美“一带一路”合作需要多方协力。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身的一些利益和权利让渡给对方,以同样开放的态度参与其中。同时与更多的拉美国家相比,中央政府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中发挥的作用是显著的,很多地方政府在推动“一带一路”的合作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他在最后指出,拉美与中国处于地球的两端,对于传统的货物贸易来讲,远距离贸易是一个挑战,但是对于电子商务而言,将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7.许庆琦:《“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平台还是称霸全球的大战略?》

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马来西亚)指出,在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是“一带一路”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在减少过剩的产能,加快经济的转型,提升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在不同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很好的平台,能够促进和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尤其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对于打破美元主导的格局会起到巨大的积极影响。中国同时也希望运用自身软实力,通过技术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升国际地位,建好数字丝绸之路。他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意义,首先,通过公路和铁路、网络直接可以路路通往欧洲、中东和非洲,能源供应更加方便,有效减少对马六甲的海口供应和依赖。其次,“一带一路”的建设表明中国地缘政治战略可以通过多途径扩大影响力,在发展中国家实现战略资产发展,但同时也要避免陷入债务陷阱。最后,他用孔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做总结,他认为这是对分享“一带一路”倡议的最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