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访问国家治理研究院!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时政新闻

欧阳康院长、虞崇胜教授相继在《人民日报》发文畅论国家治理

彰显治理现代化的中国优势(新论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15日  05版)


欧阳康




 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

治理效果最容易转化为群众获得感。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浪潮风生水起;流程不断优化,人们到窗口办事越来越简单;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让人在指尖滑动中就能享受数字政务的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效如何,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考量。从内部来看,能否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从外部来看,则是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能否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来看,都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执政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靠零敲碎打不行,靠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应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形成联动,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就需要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同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把长远制度建设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探路同推动面上改革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结合起来,把破除体制机制顽疾同解决新出现的矛盾结合起来,这都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同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我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能丢掉原则、迷失方向,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更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纵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历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比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效落实,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健全。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赋予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有了正确方向和不竭动力。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不断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们就能够为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结构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的制度体系。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





我们对自己的民主充满自信(大家手笔)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11日  09版)


虞崇胜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想,也是一种社会治理安排。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阶段,制定管理本国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制度,因此民主制度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

  民主好不好,主要应看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解决本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利于人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真正当家作主。如果一种民主能够促进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就容易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学习借鉴世界民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而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民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但没有照搬别国民主模式。它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制度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发展差异性比较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社会发展呈现诸多新特点,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空前提高、参与要求空前增长。中国之所以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在中国,民主不是一个不同群体争夺政治权力、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而是人民群众能够真切享受到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中国式民主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经常性地了解分析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协商,聚合各方智慧,制定并实施国家政策,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

  中国式民主既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又扩大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制度安排,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民主需求。大力发展协商民主,丰富民主实现形式,加强沟通协调,拓宽利益表达渠道,可以使社会的各种意见和诉求得到有组织、有秩序的表达和集中。我们看到,民主恳谈会、社区议事会、楼院自治等丰富多样的民主实践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涌现出来。这有利于保持和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关系,形成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政治局面。

  我们对中国式民主有充分自信。新时代,我们要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式民主完善和发展,使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民主发展和完善,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民主就在身边。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