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内要闻
首页  -  新闻报道  -  院内要闻  -  正文
许庆琦:“美国印太战略视⾓下的中国与东盟”

来源: 时间:2022-11-16 点击量:

华中科技⼤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主持⼈杜志章教授,各位发⾔嘉宾,⼥⼠们,先⽣们,⼤家下午好。

⾸先,我要感谢华中科技⼤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邀请我出席今天的研讨会。我将以“美国印太战略视⾓下的中国与东盟”为题,与⼤家交流我对印太战略下的中国、东盟以及中国-东盟关系,谈谈我的⼀些看法。

尽管俄乌战争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但美国并没有因此调整其以印太为重⼼的地缘战略,美国没有改变对中国的战略定位,仍然视中国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5天前刚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界定中国“是⽬前存在的唯⼀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且越来越有实⼒这样做的竞争者”。 明确的指出,俄罗斯是 acute threat, 是“迫切威胁”, ⽽中国是pacing challenge,是“步步紧逼的挑战”,对美国构成了长期的、体系层⾯的挑战,因此,印太战略仍然是美国围堵和遏制中国的最重要战略,深深影响中国东盟关系。

1991年苏联体,美国成为了世界唯⼀的超级⼤国。隔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1994-1999年国防计划指导表明,这世界应当由⼀个超级⼤国来⽀配,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政治、军事使命就是阻⽌新的竞争对⼿的再出现。这国防计划指导也强调;“美国军队必须继续在武器技术⽅⾯⾄少领先⼀代……我们对创新的投资必须达到并保持在必要的⽔平,以确保美国在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主导军事技术⾰命。”冷战结束后,五⾓⼤楼为美国制定下⼀个世纪的全球战略⽬标,30年后的今天,华盛顿仍然以同样的⼼态看世界。⽼布什之后的历届美国总统,从克林顿、⼩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到今天的拜登,都延续了美国这⼀个全球战略⽬标。

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科技的打压,尤其近⽇限制向中国出⼜⾼端芯⽚和芯⽚制造设备,禁⽌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在中国半导体公司任职或提供服务的举措,就是为了确保美国在21世纪继续“主导军事技术⾰命”。

中国2001年加⼊世贸后,在经济上取得了飞跃式的增长,同时在军事和科技领域也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综合国⼒的⽇益强⼤,中国在全球影响⼒也不断扩张,这使得美国政治主流有了被取代的焦虑 (Displacement Anxiety),开始了对中国的遏制与围堵。

2011年奥巴马政府“转向亚洲”,把全球战略重⼼转移到亚太地区,加强美国与亚太国家在外交、军事与经济的关系,开启了中美两国的⼤国博弈,南中国海也变成了中美博弈的战场。

2017年⼊主⽩宫的特朗普,以“⼤国竞争”取代“全球 反恐战争”,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战略竞争”,对中国展开贸易战,污名化新冠病毒,结束了历届美国政府对华的接触政策,把美中关系推到了低⾕。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战略”明确将中国视为“⾸要挑战”,强调发挥美国军事实⼒和盟友伙伴的作⽤,围堵中国,可以说是中美关系转折点的标志性战略举措。

2021年拜登上台后实质上推⾏了“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充实和加强了印太战略,提升四⽅对话机制,积极落实《印太战略框架》的战略⽬标和⾏动,成⽴了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协议(AUKUS),进⼀步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和战略 围堵。拜登新版的印太战略强调不指望北京改弦更张,⽽是要通过塑造北京所处的周边环境,来遏制和围堵中国,倾⼒建⽴联盟体系,“综合遏制”中国,全⾯对抗中国在亚太⽇益增长的政治、军事、经济影响⼒,印太地区有超过⼀半的世界⼈⼜,占全球经济总量约2/3。美国认为“印太地区”与美国的利益息息相关,印太将定义国际秩序的本质。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其全球战略地位,

故此,印太战略成为了拜登政府围堵中国重中之重的⼤战略。美国将东南亚视为印太区域架构的核⼼,赞同东盟的中⼼地位,欢迎⼀个强⼤⽽独⽴的东盟。特朗普下台前提前解密的《美国印太战略框架》强调,要“突出东盟的中⼼地位,将其作为⾃由开放印太战略的核⼼内容“,以“促进和加强东南亚国家和东盟在本地区安全架构中的核⼼作⽤”。拜登上台后,⼀改特朗普过去对东盟的冷落,于2021年10⽉26⽇出席了东盟国家领导⼈线上峰会。为了更进⼀步拉拢东盟国家,拜登在今年5⽉12-13⽇,⾸次在⽩宫举⾏了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东盟 8 位国家领导⼈出席了这个为期两天的峰会。拜登在峰会上“重申美国对东南亚的持久承诺,并强调美国与东盟合作在确保安全、繁荣和尊重⼈权⽅⾯的重要性。”

拜登在峰会上指出,美国-东盟伙伴关系“⾄关重要”,未来50年很多世界的历史将在东盟国家书写。峰会标志着美国-东盟关系“新时代”的开始。美国-东盟峰会结束后,发表了28点的联合愿景公报,双⽅宣布将致⼒于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保海上安全、航⾏和飞越⾃由以及其他合法使⽤。然⽽,这联合愿景公报只是双⽅提升关系的象征性步骤,缺乏实质性⾏动计划。

今年5⽉23⽇,拜登在和⽇本⾸相举⾏的联合记者会上,正式启动“印太经济框架”,7个东盟国家成为了初始成员。东盟国家参与“印太经济框架”,⼀⽅⾯是希望借此显⽰“平衡”与中美的经济关系,吸引欧美跨国企业的投资,减少过于依赖中国,另⼀⽅⾯也希望能够在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调整中获益。

“印太经济框架”只是印太战略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它不是贸易协定,缺乏执⾏机制,美国也没有给初始成员国更⼤的市场准⼊的承诺。美国退出了TPP, 也没有参与RCEP,“印太经济框架”的⽬的,是重申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参与,在这⼀个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与中国争夺经济主导权,是美国为了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的另⼀个战略部署。

尽管存在南海争议,但东盟国家总体上与中国保持着良好向上的关系,在⽇益激烈的中美⼤国博弈中,不选边站,坚定不移的维护东盟中⼼地位的⽴场。中国和东盟互为最⼤贸易伙伴,中国-东盟的贸易额是美国-东盟贸易额的两倍,中国的地缘优势,RCEP⽣效后必将更进⼀步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体化,美国是⽆法以“印太经济框架”取代中国在这⼀区域的经济主导地位的。

然⽽,如今南中国海已经成为了中美博弈的关键战场。应对印太战略,中国要有新的战略思维,才能决解旷⽇持久的南海争端。有了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前车之鉴,以法理解决南海争端的可能性,机率不⼤,以军事⼿段解决南海争端,只能恶化南海局势,更不是解决 南海争端之道。中国需要从国家长远战略的⾼度,审视南海争端,做出必要的战略让步,战略实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筑建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南中国海命运共同体”,这样可以排除南海域外势⼒,有利化解南争端,提升和加强政治互信。

美国10⽉12⽇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出,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年,是美国与中国竞争的决定性⼗年,并⼀再强调“中国是唯⼀⼀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的竞争者,也逐渐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科技⼒量来⽇益推进这⼀⽬标。”美国必须在中美竞争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拜登政府10⽉27⽇公布的国防战略,也强调中国是美国安全⾯临的最⼤威胁。该战略⽂件认为“中国仍是我们未来⼏⼗年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因此,可以预见的,在接下来的⼗年甚⾄更长的时间,中美关系不会缓和,⽽是更加激烈的竞争。

美国将在民主与⼈权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建⽴更⼴泛的盟友和伙伴⽹络,以加强对中国的综合威慑,制造不利于中国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全⽅位围堵和遏制中国。中国与东盟是近邻,东盟的地缘战略地位对中国⾄关重要,攸关中国的经济与国家安全。但东盟也是中美博弈的前沿战场,是美国极⼒拉拢的对象。因此,虽然中国有地缘上的优势,但必须掌控好与东盟的关系,不可掉以轻⼼。

⾯对美国拉帮结派,和全⽅位的打压,新时期的中国,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交朋友,要“拉紧东盟、拉住欧盟、拉近中亚和中东、保住⾮洲”,以应对美国⽇益咄咄逼⼈的遏制和围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