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宁孜)11月17日晚,国家治理大讲堂第56期、华中科技大学人文讲座第2541期、青马大讲堂第51期在东九楼D110举行。本期讲座特邀国际知名科学技术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欧洲文理科学院人文学部院士、英国社会科学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英国科学促进会之社会学和社会政策部主席、英国华威大学社会学系奥古斯特·孔德社会认识论讲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主讲,主题为“作为全球安全问题的风险承受与道德风险——应急性治理的前景”。本次讲座由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哲学学院教授吴畏主持,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二级教授欧阳康,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慧,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刘金仿副主任、索元元老师,以及来自国家治理研究院、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校青马班等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富勒教授介绍了经济领域的风险及其相关概念。根据富兰克·奈特(Frank knight)和芝加哥经济学派的理论,风险被定义为可控的不确定性(即“已知的未知”),“如何去控制不确定性”是关于风险最核心的议题,而风险管理就是控制和量化不确定性,使其处于可控范围内。与“已知的未知”相对的,是称之为“未知的未知”的不确定性,即纯粹的不确定性——没有办法控制,没有办法量化发生的概率。在市场中,人们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心理称为市场思维,其运作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较低的风险层面,在风险层面,专家往往会根据市场变化给出自己的意见,个人可以根据专家建议在投资时做出更有利的选择;二是较高的不确定性层面,在该层面,个人不一定按照专家给出的意见做决策和选择,即个人和专家处于博弈状态。
其次,富勒教授深入剖析了“不确定性”及其对经济、政治领域的治理的影响。与不确定性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自由”,芝加哥经济学派认为自由是非常好的、一切优先的。在不确定性层面,个人不一定遵循专家的意见,其行动有了更大的自由,但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对于不确定性,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态度:第一,资本主义市场主要认为不确定性意味着个人有更自由的选择;第二,社会主义市场主要认为不确定性会带来更大的危险,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和负面的连锁反应。自1929年的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开始通过国家介入将市场和经济中的不确定性转变为风险层面的可控风险。与此同时,市场思维在“风险层面”和“不确定性层面”之上,出现了第三个层面——更高层面的专家,他们对全局、系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这些专家进入政府决策层运用一些决策论的知识制定和颁布政策。
其三,富勒教授从对不确定性的两种态度切入,阐明了不同态度导致的两种治理模式。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态度可分为两种:第一,基于预防性的态度,产生了预期性治理(Anticipatory Governance),其核心逻辑是充分认识不确定性,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阻止坏结果、放大好结果。第二,基于前瞻性的态度,产生了应急性治理(Precipitatory Governance),其核心观点是不确定性不可能被掌控,因此要过预先假设某种行动或事件(通常是负面的)的发生,使其主要问题变成如何利用可能的后果来为自身谋取优势。
最后,富勒教授认为“共同安全”理念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因为世界上不确定因素永远在不断地演化。不管是预期性治理还是应急性治理,政府要做的不只是去预防坏的事情发生,还要对现实应该做出前瞻性的规划。
在交流环节,富勒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最后,欧阳康教授回顾了与富勒教授围绕社会认识论研究在过去30多年里的持久学术交往与合作友谊,感谢富勒教授对于我国我校社会认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大力关心支持。同时,欧阳康教授介绍了与富勒教授共同主持的社会认识论研究国际联盟及其发展构想,感谢富勒教授在本次“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国际学术会上围绕“共同安全”与“全球治理”的精彩发言和本次学术报告会的深度拓展,认为人类永远生活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并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自觉应对其时代性变迁与挑战。
据悉,富勒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的特邀嘉宾,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共同安全与全球治理”,于11月16日-1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梧桐语问学中心举行,富勒教授在11月16日以“作为全球性安全问题的风险承受与道德风险:应急性治理的前景”为题作了主旨报告,产生良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