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内要闻
首页  -  新闻报道  -  院内要闻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度智库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来源: 时间:2021-07-11 点击量:

(通讯员:匡梦婷)7月8日上午,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处主办、华中智库承办的“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度智库工作会议”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2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这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首次智库工作会议。各文科院系分管科研的副院长、各省部级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专家代表以及国家治理研究院的师生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在开幕式致辞。他指出,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文科实现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这得益于学校大力推进文科建设,其中重要一点是把智库建设作为推动文科发展的新抓手和加强文科实力的增长点。“十四五”时期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水平智库,力争实现国家高端智库零的突破。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易凌云在开幕式发表讲话。她向华中科技大学智库对湖北省社科规划办和理论处的长期支持工作表示感谢,对学校智库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衷心祝贺,对学校的智库工作表示祝愿,祝愿智库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华科方案,打造富有华科特色的华科学派。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李志强主持。

本次会议包括校外专家报告和校内专家交流两个环节。其中校外专家报告由人文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方梅主持,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覃道明,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李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副主任胡薇三位专家作了主旨报告;校内专家交流环节由华中智库副院长杜志章教授主持,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汪习根教授,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院长陈先红教授,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执行负责人毛子骏教授四位专家进行了经验交流。

覃道明主任指出,当前智库建设处在大好春天,各类智库发展势头前所未有。对如何加强智库建设,覃主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一是智库建设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紧迫任务,智库供给的智力成果能否实现对得上、产销衔接好是必须关注的;二是智库建设还要解决理论自觉与问题自觉问题,智库工作要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战略需要,要主动作为;三是智库建设还需加强政府智库与高校智库的合作,在划清政府智库和高校智库之间功能边界的基础上,高校智库要做一些冷研究、反研究、交叉研究和多选项研究。最后,他希望政府智库与高校智库能够借此机会相互打通,特别是人才流动上相互打通,开启政府与高校的“旋转门”。

李刚教授重点探讨了当前研究型大学智库建设的问题,如研究机构众多,研究机构小而散、小而乱、碎片化导致资源耗散,进而导致成果分散、影响力耗散。他认为华中智库通过体制来重组研究型大学的政策研究体系的做法是可取的,而华中科技大学的新型智库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五个衡量指标:能否进入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名单、能否为中央决策作出标志性贡献、能否成为省委省政府主要依赖的智库、能否反哺新文科建设、能否国际化。就智库体系建设而言,要形成党委抓总,社科处主建设,华中智库主运营,各平台主研究的完备体系。此外,在重大战略上,华中智库要扬长避短,在国家治理、科技治理、数字平台建设、数据库建设上发挥长处,建设具有自主竞争力的智库品牌。

胡薇主任以“智库的高质量发展”为题,指出在智库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她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制定的AMI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吸引力(Attractive Power),指中国智库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提升评价客体的吸引力;管理力(Management Power),指中国智库的管理者管理评价客体的能力,促进评价客体发展的能力;影响力(Impact Power),指中国智库的直接表现,是吸引力和管理力水平的最终体现。她指出,智库评价的目的是共享各智库的特色和交流经验,通过将政策要求包括研究质量、内容创新、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与智库评价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实现引领和发展,融合和统筹,供需对接。

欧阳康教授简要回顾了国家治理研究院2020年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社会需要智库是因为新时代的认知极度复杂化,价值多元化,决策博弈化,而智库的工作就是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三个问题。他认为,解决复杂性带来的认知挑战需要高度专业化和高度综合性的统一;应对价值多元化的问题需要合理化和合理度的平衡;解决决策中的博弈问题需要将前瞻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在提升智库素养的问题上,智库人要眼中有大局,脚下有大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锐气,脑中有使命。

汪习根教授详细介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建设历程及所取得的成绩,包括课题项目研究、咨政建言、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孵化和国际影响等方面。他指出,基地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当前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未来任重道远。他还提出了三个特色目标:第一是中国性,要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话语,发出中国声音;第二是引领性,要自主挖掘、提炼、凝聚成引领其他声音、其他观念的国家的思想的话题;第三是地方性,要体现华中科技大学的特色,重点发展自身优势方向。

陈先红教授谈及自身对智库建设的理解,她认为要用居间思维理解智库,用软实力、硬实力、巧实力建设智库,用公共产品服务智库。基于这个理解,她详细介绍了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近年来所做的一些探索,包括机构设置、理论研究、创新实践、咨政建言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她还分享了“如何生动鲜活的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资政建议的案例经验。她建议,新时代要采取以情动人的柔性公关政策,具体到实践就是要培养“公关的头脑”、武装“理论的声音”、 抓住“话语的牛鼻子”、 训练“会讲的嘴巴”、 寻找“倾听的耳朵”、打开“异域之眼”、 塑造“可参与的具身”、激活“共情的心灵”和建立“统一的故事世界”,寻找出中国故事与国际受众的最大公约数。

毛子骏教授对非传统安全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历史性梳理,他将非传统安全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初步认知、全面深入提升、新局面、重大转变和挑战四个阶段,整体发展趋势是从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到注重国家安全利益,再到追求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孤立片面看待单一安全领域安全到清晰各方面风险发展趋势和互相关联,再到把非传统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关注国际安全到以国内安全为主,最后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他指出,当前中美国际局势下的非传统安全,可能成为中美对抗主要的一种方式。

最后,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教授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智库的建设背景、发展历程和显著成绩。他指出,华中智库的成立标志着华中科技大学智库的“库”正式建立起来。华中智库改变了华中科技大学各智库机构单打独斗的局面,意味着建构起专人负责、平台支撑、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的智库工作体系。在未来发展思路上,他认为必须建构华中科技大学智库工作体系,尤其是华中科学大学智库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根据智库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智库建设,必须推进更多的智库进入到国家主流智库评价范围,必须精准对接任务与研究力量,畅通智库成果报送渠道。他提出了学校智库建设和发展的愿景:平台共商共建,成果互利共赢,整合全校力量,开展协同攻关,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扩大社会影响,提升学校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