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光明日报、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2019新型智库治理暨思想理论传播高峰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就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做主旨报告。他指出,大数据走向智能化对于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第一,如何看待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同频共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较为封闭传统的社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从“闭门造车”到向世界学习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生存与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社会主义长期稳定的问题。三方面同频共振,共同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促进了治理思想观念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可以充分证明,卓有成效的中国制度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为政策出台提供扎实的参考依据。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再由顶层设计指导实践,是一个不断循环、往返、有机融合的过程。
第二,借助大数据有利于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如何实现治理理念时代化,治理目标合理化,治理体系科学化,治理方式智能化,治理功能实效化?有三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何为好制度。真正好的制度让人身在其间有方向、有意义、有秩序且充满活力与创造性。唯有达成思想共识,才可促进好制度转化为有效的规章体系,进而成为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最终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需要变革与创新才可实现。二是如何借助大数据引领社会体系走向善治。这里需要特别关注两个层面的问题,即保持底线与向高端看齐。三是促进智能决策,即实现在海量数据和不确定环境中进行自主决策,在防范风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同步着力进行科学决策。
欧阳康指出:当前中央的顶层设计很清晰,改革措施也很快推出,但基层一线有时却很难落实。各项制度之间是环环相扣、有机统一的,只有有机协调才能形成整体优势,只有在基层有效落实,才能解决实际性问题。这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重点,应当成为当前智库研究的着力点。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