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菲菲)2019年11月16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作了题为《“一带一路”第七年:评估与展望》的大会报告发言。
王文院长依据多年的调研结果,描述了关于“一带一路”实施六年间的总体感受:“一带一路”未出现重大的外交争端,美国、日本、欧洲、印度的态度出现微妙松动,但国外部分议员、智库、媒体的反弹与质疑声不断;中国与世界正在享受“一带一路”逐渐爆发的巨大红利,“标杆”、“样板”式的工程日益增多,但“一带一路”潜力还远未释放;“一带一路”创造较好的中国人国际口碑,日益提升中国软实力,同时“崛起焦虑症”也正在全球蔓延。他指出,过去六年,“一带一路”1.0阶段基本完成,进入2.0阶段,即深耕细作、高质量发展阶段。他认为,在这一阶段的转变过程中,释放了三个重要信号:一是十九大报告重申“一带一路”,将“倡议”升级为“国际合作”,表明中国政府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的决心与耐心;二是“一带一路”首次写入党章,表明国家意志向党的意志的拓展,更表明“一带一路”的执行度与战略性;三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明确强调,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王文院长从三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预判。其一,战略判断。未来“一带一路”将持续建设精耕细作,视基础设施为建设重点,多渠道的投资支持是项目落地的关键。其二,推进判断。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强化规划引领,把握重点方向,路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平台,打造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依托重点港口城市,打造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其三,资本市场判断。“一带一路”将促进A股市场进入“中国创造”和“中国制造”比翼齐飞的系统性行情阶段。其四,产业判断。产业类也将得益于“一带一路”,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类、建筑类、配套类、原材料类、品牌消费类和文化传媒类等。
王文院长认为,“一带一路”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知识的挑战,即如何对多数国家制度、文化、法律、价值观、运行方式的“去陌生化”、“去无知化”。第二,金融挑战,即能否对国际投资、并购与建设项目保持可持续的资金、资源与信息的跨时空运营能力。第三,国内挑战,即可否保持国内长时期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防安全的发展势头。他强调,要全面研究与剖析“一带一路”,坚持一国一策、一行业一战略,发掘“一带一路”区域的新需求,以持久战的心态看待“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继承发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为实现“一带一路”的全球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