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著作
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术著作  -  正文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世界性跨文化交流

来源: 时间:2017-05-15 点击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赵泽林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2013年为促进更多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而提出的国际性倡议。这一倡议自提出以来,受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与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不只是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巨额经济效益,它还为破解全世界永久性的跨文化交流难题,注入当代中国智慧,贡献新的中国方案,这也有助于世界性跨文化交流迎来新的春天。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一带一路”倡议蕴含了对世界性跨文化交流的新认识。上世纪90年代,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不同的文化、文明会自然筑起“无形的墙”。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有效交流与合作也将因为相互迥异的文化和文明,产生一定的困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传统、语言文字、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何消解这种潜在的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正是秉承这种邻里互助的精神,“一带一路”的建设,通过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多要素的重新配置,一系列跨国家、地区、民族文化的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开花,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成效已经惠及全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对世界性跨文化交流的责任担当。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然而,近代以来的西方率先以工业革命开启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世界文化的传承格局。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华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海纳百川”“以和为贵”“以义为先”等优秀基因似乎正在被人遗忘。而“一带一路”建设正在重新唤起全世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共同记忆和历史积淀。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这是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赋予古代丝绸之路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对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做出新的事实性诠释。发展的中国,以“一带一路”为桥梁,正在邀请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地区、民族搭乘“中国快车”,共享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层自觉与自信。远古时期的地域之隔,不同形式与内容的文化各自自由生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各有其不同的文化认同。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内,西方现代文化的强劲挑战,打破了先前的平静,不断冲刷着国人内心的中华文化根基。即使是一些横贯东西的“文化人”也开始感叹“廉颇老矣”。“一带一路”的倡议,则体现了“天下大同”“达则兼济天下”“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中国道义、中国优秀文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以实际行动重拾世界性跨文化交流的中国智慧,并以新的方式继承和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担当。古代丝绸之路也正在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成为21世纪的“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一带一路”向世界展示并证明,早已在中华大地绽放的文化包容性和18世纪已经在全球崭露头角的文化开放性,远远要比19、20世纪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的文化排他性,更适用于指导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所展现的并非是对中外文化交流优秀传统的故地重游,更是当代中国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胸怀天下,通过治国理政,实现各国美美与共的创新探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种文明之间友善对话的航船已经起航。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世界性跨文化交流格局也日渐形成。“一带一路”倡议终将为世界跨文化交流做出富有中国智慧的当代贡献。人类永恒的世界性跨文化交流也必然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