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郭苏昊)8月18日上午,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的暨慧源哲学茶座(第340期),海外名家大讲堂系列(第19期),社会认识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云睿思”学术讲座(第2期),国家治理大讲堂(第45期)“元宇宙的社会认识论意蕴”讲座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429B会议室和线上多平台成功举行。本次讲座是“中外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对话与反思”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知名科学技术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欧洲文理科学院人文学部院士、英国社会科学学院院士、华威大学社会学系奥古斯特·孔德讲席教授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就“元宇宙的社会认识论意蕴”这一主题,以全英文的方式展开了精彩绝伦的讲座。本场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畏主持,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与此次讲座。
首先,史蒂夫·富勒教授就元宇宙的形式与本质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元宇宙在本质上是对科学知识的回溯。扎克博格创立的Meta这一以新兴科学技术主导产业的模式,同美国硅谷、华盛顿西雅图等科技公司在本质上类似,在技术运用上同人工智能的发展类似,都是通过资本控制服务的关键产业。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以及元宇宙等技术产业都在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科学产业。因此,史蒂夫·富勒教授认为在科技革命中,技术出现的时间先于科学知识出现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科学知识的发展带动技术的前进与扩展,科学作为重要的智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以及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进而推动工业生产系统化和标准化,使得国家与工业合作的新形式得以可能。
其次,史蒂夫·富勒教授从历史观的意义上追溯元宇宙背后的科技革命。他指出,十七世纪在欧洲发生的科技革命改变了沿袭了四百多年以来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传统,也引发了人们认识世界思维方式的改变,即不再依靠感官停留于对事物表象的观察,而是在怀疑和探索中追问事物的物质构成与本质。这导致了人们通过科学知识认识到更深层次的现实世界并重塑社会。正是在科技革命中诞生的一系列新技术,延长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触手,因此人类的改造自然能力得以增强进而更好的理解世界。如同当今时代下虚拟现实的诞生正是对十七世纪科技革命的延续,虚拟现实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又提供了新视角。
再次,史蒂夫·富勒教授就科学知识的产生问题进行探讨。他认为,在时间上技术的出现先于科学知识,但在逻辑上科学知识却先于技术,这也是社会认识论在逻辑上先于社会存在并指导社会建构的原因。他通过对比柏拉图的理念论与马克思的实践论指出科技革命的意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试图以知识驱动社会建构,社会完全是依靠纯粹的抽象理念而形成,但马克思的哲学强调科学技术的生产实践,正是通过技术、工具等现实践活动社会得以建构,进而反过来推动技术背后科学知识的理论发展。因此,柏拉图的问题在于完全依靠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意识到知识产生及其意义实现在于实践中的应用,所以科技革命的成功是技术先行,科学知识的发展再紧跟其后的。所以,科技革命并不发生在实验室中,而是起始于社会大生产中对技术革新的需求,而知识的意义则是改变人们看世界的方式以及生存方式。
接着,史蒂夫·富勒教授就科技革命与政治革命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他认为,在本质上科技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先导。尤其自十八世纪开始,弗朗西斯·培根的实验方法引起轰动并撼动了以亚里士多德为官方哲学的宗教统治,为政治革命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方法论基础。在史蒂夫·富勒教授的观点中,实验方法是科技革命的核心,正是在实验中实现对事物表象的穿透并抵达事物的本质内核,科技革命中新兴工业技术诞生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人们的生存状况,而是为了对现实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考察。因此正是人们不再止步于亚里士多德主义对事物的观察,而是对事物本质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脚步推动了政治革命的进一步爆发。同样,原子论也是引发政治反思的契机,当原子被发现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本质时,其永恒的独立特质与暂时的组合行为使得个体的自由与独立也被逐渐合理化,因此原子论所倾向的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加速了政治共同体的消解。
最后,史蒂夫·富勒教授就虚拟现实技术的问题展开讨论。他认为对于虚拟现实与真实世界的区分十分有意义。从物理角度来看,无论人的精神在虚拟世界中做出何种反映,物理世界中的身体作为一个硬件平台并不会发生任何质变。史蒂夫·富勒教授认为现代人的上网时长已严重超时,以至于对于现实世界的生活以及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虚拟现实如何作用于人的现实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问题。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欧阳康教授对史蒂夫·富勒教授带来的这场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进行了总结发言。欧阳教授认为,首先,作为一名哲学专业的学术研究者,对时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保持敏感度、紧跟科技前沿、密切关注政治问题的研究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史蒂夫·富勒教授对元宇宙这一命题的认识并不局限于这一概念自身当中,他还站在元宇宙之外来予以思考,这也是社会认识论对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的理论路径之一。再次,史蒂夫·富勒教授对元宇宙的理解并不只从当下的时代出发,而是为我们揭示了元宇宙背后的历史视野。无论是追溯到十七世纪的科技革命,还是基督教的宗教改革,抑或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学说,这一宏大的历史观脉络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新视角。再次,关于史蒂夫·富勒教授警醒大家关注虚拟现实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区分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欧阳教授提出,他并不赞同许多人将元宇宙视为困境的观点,对于元宇宙我们还有许多未知的问题有待于探索,譬如元宇宙内部发生活动方式的关键是否在于契约?元宇宙的参与成员是否应当免费或是付费?以及关于元宇宙背后的人文主义问题等等。任何今天发生的现象在其背后都有其一定的社会历史关联,包括我们需要关注的科技革命以及由科技革命导致的政治革命等问题,因此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者需要做的就是从各种不同的领域、角度来探索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